新闻详情

开课啦!第二课:兄弟协会传经验 分会工作展亮点

 

2月23日上午,中国印工协专题研讨班在开班后第二天,迎来了两位来自兄弟协会的重量级“导师”: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立波、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分享关于协会及分会建设与发展的有益经验与体会。


课程主持——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在开场白里的介绍吊足了台下五十多位学员的胃口。“导师”张立波所在的铸造协会是一家5A级协会,在组织与文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导师”陈涛所在的农机协会市场化运作程度高,经年深耕市场一线。


管理板块课程主持,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


两位导师都是各自所在行业的资深人士: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老资历”。虽说“授课”风格迥异,一个学者范儿,慢条斯理,一个侠士范儿,快人快语,但他们所带来的主题报告却是含金量十足。


左起: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立波、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


主题报告

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立波以“文化建设助推协会与行业发展”为题,围绕“秘书处自身文化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举全协会之力助推行业文化建设”“继续强化社团文化建设的思考”等内容展开介绍,并指出,铸造协会已进入第三次创业发展的新阶段。他重点介绍了团体标准的制定情况、区域产业集群的推动情况、行业工作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横、纵向服务平台的拓展情况。



“国家标准在精简,行业标准在淡出,团体标准在发展。行业协会标准的春天已经到来。铸造协会从2010年至今已推出30多个团体标准。我们的目标是在细分领域中做出好标准,发挥引领作用。”


“我们正在发展区域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现已组建了近30个集群,目标是100个。”


“铸造协会与23家国字头上下游产业协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协同工作及标准起草等合作。”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分享了如何提高协会在行业影响力的思考。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要从产品思维转向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不同于很多行业,农机行业60%的影响来自政策,陈副会长因而调侃农机协会是一个地道的“草根”协会。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协会,农机协会生存之道是,利用展览会平台,加强协会工作。


“对农机行业来说,原来是to B ,现在则是 to C,直接面向终端:农民。”


“展览会要抓住‘交易’两字做文章,要处处体现‘价值’两个字。我们要想明白一点,展览会是做未来,不是做今天。”


“我们的工作指导思想,可用8个字概括:需求挖掘,价值体现。”


“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要打通上下游,要改善工具和渠道,学会共享,单打独斗没用。”


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的研讨班学员们


互动对话

台上导师思路敏捷,妙语连珠,台下学员听得津津有味。这不,向导师们取经的“学员代表”一个接一个出场。


左起:印机分会秘书长宋宝志,协会副秘书长、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秘书长张建民,协会副秘书长、印工协副秘书长唐树民,协会副秘书长、器材分会秘书长袁建湘、协会副秘书长李春杰


代表们的提问涉及组织架构、经营资金来源、年轻人的激励机制、境外分支机构的设置,等等。精彩的对话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拓宽了学员们的见识。


重点发言

下午,中国印工协副秘书长、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秘书长张建民接棒授课,主讲“产业未来与协会建设”。


张建民副秘书长利用自己深厚的行业积淀和扎实的数据分析功底,向学员们展示了研究成果和思考所得。他从印刷产业的特征(行业、产业、生态圈)、国内印刷产业现状(规模、结构、布局)两个维度出发,阐述了对印刷产业未来的基本判断,并对协会职能定位、运营机制提出建议。


“国内印刷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总量缓慢增长、结构调整加速(出版物印刷相对萎缩、包装印刷稳中有升、商业印刷发展潜力最大)。”


“数字技术对印刷需求的影响(短周期、多品种),将要求印刷行业的生产方式作出相应改变;数字技术也为印刷产业各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分会交流

上午课程结束时,课程主持王立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突然宣布了两项作业。作业一,要求部分分会秘书长在下午时段结合本分会工作情况发言,每人限定10分钟。作业二,按照首日的分组,每组需派出两人完成情景剧“竞聘分会秘书长”表演,时间同样是10分钟。


左起:书刊印刷分会秘书长薛哲纯,协会副秘书长、印刷器材分会秘书长袁建湘,协会副秘书长、丝网印刷分会秘书长王健,印机分会秘书长宋宝志


书刊印刷分会、印刷器材分会、丝网印刷分会、印机分会4位秘书长分别就“怎样开好年会”“切实维护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办好网印展会及杂志”“服务企业,开展行业数据统计工作”等内容介绍经验,分享感悟。


不知不觉中,时针指向了15时05分,第二项作业开题时刻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