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聚焦企业 践行发展理念之浙江行(五)|| 记者手记

 

前言

于印刷界而言,在经济走势与经营形势充满挑战的当下,如何对标“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完成产业转型与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无疑是一个亟待深入的大课题。正是带着这样的思索,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组建了由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挂帅,秘书处成员为组员的调研小组,将按计划分赴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密集走访来自不同印刷领域的行业企业,以期通过对样本企业得与失、成与败的解读,把脉行业痛点,发掘有益探索,启迪产业未来。
2016年3月31日下午,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徐建国,副秘书长王健、李君,印刷机械分会秘书长宋宝志,理事长助理孙德意一行结束浙江行杭州地区、温州地区共9家企业的实地调研之后(详细内容见文后链接),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平勋热心组织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召集十多家温州印机制造界的代表性企业与调研小组面对面座谈,畅谈企业自主创新历程与自我升级路径,求解企业在做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座谈会现场,与代表企业的对话,让我们再次深刻感受温州制造的创新精神与活力。这十多家参会企业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佼佼者,既有大腕也有新锐,既有一代创业也有二代传承,他们的名字是:浙江炜冈、浙江华岳、温州鑫光、浙江劲豹、温州中科、瑞安华威、浙江国威、温州正润、温州天铭、温州豪隆、温州正博、温州科强、瑞安科隆、温州信光、温州鸿盛。
中国印工协理事长徐建国(第一排右四)、温州印协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平勋(第一排右五),与温州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他们以温州制造的能级提升为荣,为温州制造整体形象的转变贡献努力。“实事求是地讲,早些年,温州制造被一些低质低价的行为拉低了档次,名声不是很好,但现在,越来越的温州企业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在引进吸收、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累累硕果,进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同乃至走向世界”,在交流中,这个观点达成了共识。改走高端路线的温州制造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温州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说做就做的实干精神、不计成本的创新投入,以及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更是温州制造的精神支柱。
因此,他们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尽管行业不景气,但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当然,他们也有成长的烦恼,比如人才的问题,无序竞争的问题,他们思虑的是,如何让真正做品牌的企业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发展,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
徐建国理事长对今天的温州制造业评价很高,他认为,温州制造业很有希望成为“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十多年前,我到温州、东莞看了以后,感到缺乏技术能力。我们有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而后者与我们的战略目标不一致。温州民营企业集中,有的企业比如炜冈,产品是自己开发设计的,这个基础是人家难以复制的。”他对温州制造业的期望是,既要坚守更要创新。(徐理事长讲话全文见附文)
最后,引用一位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代表的话作结:产业本没有冬天,但若无创新,冬天就会降临;做精,才能做久。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回荡在我的耳边。